2007/12/04

報名截止-倒數六天

這個星期辦公室變得越來越安靜了(除了隔壁震耳欲聾的鑽壁聲之外)….
我想是少了那些參加「若水急診室」的團隊們到若水來串門子唄!

其實這二十分鐘的諮詢時間裏,不只是參賽團隊可以得到專業建議;若水也從中學習很多。我們發現台灣的「準社會企業家」都有很熱忱、創業領域也是五花八門(從拍電影到賣茶葉蛋,而且還很專業咧)。若水團隊只好更努力跨領域地學習並多方請益,希望能提供參賽團隊更完整的協助。此外,很多團隊或志工們給若水很多真誠的回饋和比賽建議,促使我們修正部分比賽的方法,讓參賽團隊能有更公平和安全的比賽機制。若水和參賽團隊共同成長的感覺真的很好。

開始懷念和團隊們的互動
表面上看來平靜,但心中不住地想「A團隊不知道後來市場分析做好了沒?」「XXX不知道有沒有找到財務專長的人才?」「C團隊的營運模式會選哪一種呢?」「不知道SSS可以把社會影響力的部分定義清楚嗎?」隨著比賽報名截止的日期越來越近,我的心越來越不安靜。

看更多請到”就愛水水唸”部落格

2007/11/21

The Forbes 400 Billionaires vs. The Forbes One Billion

Oct. 15, 2007那期的Forbes Asia封面文章為「全美最有錢的400個億萬富翁(Forbes 400 – The Richest People in America)」,將全美前四百名身價超過十億美金的富翁們列出來,包含他們的目前身價、財富來源(公司及產品)、和年齡,更將前十名上榜者的婚姻狀況,有幾個小孩都列出來(美國人不是最在意自己的隱私嗎?為何要列出最有錢人的婚姻和家庭成員呢?是想讓其他人有機會加入他們嗎?哈哈)。

前十名的成員依序如下:William H. Gates III (Bill Gates’s kid, 59 Billion)、Warren Buffett ( 投資大享巴菲特,52 billion, 77歲)、Sheldon Adelson (拉斯維加斯賭場大亨,28 billion, 74 years-old)、Lawrence Ellison (軟體大廠Oracle創立人,26 billion, 63歲)、Sergey Brin (Google founder, 18.5 billion, 34歲)、Larry Page (Google founder, 18.5 billion, 34歲)、Kirk Kerkorian (經營賭場及投資,18 billion, 90歲)、Michael Dell (戴爾電腦創辦人,17.2 billion, 42歲)、Charles Koch (石油及一般用品,17 billion, 71歲)、David Koch (石油及一般用品,17 billion, 71歲)。

看到Google二位創辦人上榜其實不足為奇,我很驚訝的是他們竟然是和我同年!
我還發現前十名中有五位是資訊產業相關(微軟、Oracle、Dell、Google),其中軟體更占了四位(微軟、Oracle、Google)。果然軟體的經濟力量在這個「平的世界」中能趁勢而起。在二十五年前榜上有名的多是製造業大亨,而今上榜富人的產業別有很大部分是來自財務及投資,其他如科技業、和服務業的比例越來越高,反之食品業和製造業的比例是逐年下降。

根據Forbes資料,全球個人捐款最多的是Bill Gates (市值約101 billion)。但是捐款金額占個人財富最高的是Gordon Moore (市值12 billion, 占63%;);Bill Gates名列第二,捐款比例占個人財富約42%;第三高比例的是George Soros (俄羅斯投資大亨),市值約15 billion,占個人財富41%。我赫然發現榜上有人一毛錢都沒捐,仔細一看竟然是Steve Jobs (Apple創辦人及現任CEO)!!!

了解這些Forbes 400多有錢和婚姻狀況後,我有點沮喪,心想「這報導有何價值?只是讓我了解M型化趨勢(富者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想不到下一頁就翻到一篇名為「The Forbes One Billion」的文章。才在想到「怎麼還有啊!」,對於這些數不盡的財富有些不耐。仔細一看才發現這篇章是關於「全球十億最窮困的人」。原來這是Forbes編輯的美意,他們不只是列出全美最有錢的人,更要近一步讓這些上榜有錢人幫助這些最窮困的人(The Forbes 400 Billionaires vs. The Forbes One Billion)。

這些人多數為貧困的農家、很多住在沒水沒電的地方;這些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超過一美元(約新台幣33元)。若以較樂觀的預估,這些人平均每人每年收入(per capita income)為350元美金。而地球的另一端有1000名最富有的人共累積3.5 trillion財產;平均每位富人的每人每年收入約有3500億美金。所以這中間的貧富差距為「一百萬倍」。

我不是社會主義者,也不認為有錢人個個是奸商。只要是正當地憑實力賺錢,能賺多少錢就各憑本事。只是誰比這些聰明、有創意、又眾多有資源的企業家們更合適去幫助這些極端貧困的人、改善整體的生活環境呢?

Forbes並未說明要如何讓這些上榜的企業家們幫助這些窮困的人,只說明年要再帶我們來看看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

2007/11/04

The light in my heart went on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名是「How to Change the World-Social Entrepreneurs and the Power of New Ideas」(updated version),作者是David Bornstein,一位專門寫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新聞的記者。他的第一本書「The Price of a Dream: The Story of the Grameen Bank」(就是描寫2006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創立的鄉村銀行的故事)榮獲紐約年度「哈利查平獎」媒體獎。

我在PageOne找到這本原文書時非常興奮,感覺撿到秘笈一樣,因為這本書是作者實地走訪全球,專訪二十位成功社會創業家,將他們奮鬥的心路歷程和事蹟紀錄下來。後來上網才發現,在去年這本書就有中譯本,書名為「志工企業家」(好怪的名詞,我覺得「社會企業創業家」或「社會創業家」比較貼切),由天下文化出版。我不知中文的翻譯如何,但若有時間,我喜歡看原文,以免Lost in Translation。

我是被封面的一句話給吸引住「“A bible in the field.”- THE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都這麼說了,能不拜讀嗎?二話不說就買了下來。

今天看完的一個巴西的個案,讓我佩服不已。一個人可以用超過十五年以上的時間為一個目標奮鬥不懈。明明是政府該做的事,政府非但不做,反而還從中阻礙。Mr. Rosa不怨天尤人,為了解決眼前看到的貧窮、城鄉人口不均、環境破壞等社會問題,想方法找出源頭以改善。社會創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s)的特質在此一覽無遺-專注於目標(focus)、勇於決解問題(problem-solving)、正面思考(positive thinking)、貫徹始終(determinated)、更重要的是創新(innovated)。

個案擷錄如下:
[Category] Rural electrification農村電氣化
[Country] Brazil 巴西
[Social entrepreneur] Fabio Rosa
[Time] 1982~

[Problems]
Stage I ( 地下水時期)
1)在Palmares省,稻米是主要經濟來源。窮人因為沒有水可灌溉,所以非常貧窮(1/4的種稻成本用在水上;是世界其他國家的三倍)
2)取水最便宜的手法是取用地下水,但需要電。而這些農村沒有電(因為國家的供電的標準供電量相當高,因為安裝成本也相當高,窮農民無法負擔,安裝要7,000美元,等於是農民5-7年的收入)
3)在當地田裏,有一種草(red rice)長得很快,會降低稻米產出
4)政治因素:地方電力公司及水泥和鋁公司的聯盟抵制(既得利益者不願改變現狀);政府二度要求本計劃停擺
Stage II (太陽能時期, 1992~)
1)成本高

[Solution]
Stage I ( 地下水時期)
1)Inexpensive electricity + shallow artesian wells + monophase pumps = cheap irrigation.
2)Cheap irrigation + water seedling = more efficient land use, increased income, a rural future.
3)農民可以分期付款或向銀行貸款以付擔費用
4)1992 成立”for-profit company”以擺脫政府干預和政治因素影響,並且改用”太陽能”為電力主要來源

Stage II (太陽能時期, 1992~)
1)Solar energy + polywire + fiberglass posts = inexpensive electric fencing
2)Inexpensive electric fencing + Voisin managed grazing (有機)= higher yields, sustainable land use, a rural future.
3)針對更徧遠和貧瘠的地區
4)每月13元,農民可以分期付款或向銀行貸款以付擔費用

[Funding]
利用community人力,結合地方政府,和銀行專案貸款給農民

[Results]
Stage I ( 地下水時期)
1)1988, 400個農村家庭受惠,400美元即可安裝電力,收入由每月50-80美金增加到200-300
2)1/3受惠的家庭是由因本案由城市回流的人口(減少人口外移)
Stage II (太陽能時期, 1992~)
1)農作產出提高二到三倍,在特別貧瘠的地方,可提高到五倍
2)產出的有機牛奶,肉類,和水牛起司可進入歐洲等有機農品市場銷售,因此農民主動要求使用其方法
3)資本回收期為3.5-4年,報酬率為20-30%

2007/10/10

I'm living out my dream….


一直很喜歡「the Alchemist」(中譯書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by Paulo Coelho)中的一句話:
~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all the universe conspires in helping you to achieve it.

這本書在我人生的轉折點給我很大的力量。我是一個築夢和尋夢的人,但是尋求夢想實現的勇氣不足,或許是對自己沒信心,或許是怕失望,又或許是怕失敗。直到我有一個機會好好地面對自己的心,再度拾回我對生命的熱情,及最真的自我。找到心之後,第一次讀完這本書,它支持我勇於尋夢。於是我做了決定-離開高薪的外商工作、結束交住五年並論及婚嫁的戀情、準備出國深造,學習自己有熱情的新領域(教育科技,instructional technology)。這些決定並不是因為這本書造成的,我的心早已告訴我很久,只是我一直沒聽進去,這本書只是一個催化劑吧!

每當我對未來或自己的夢想有懷疑的時候,我總會把這本書拿來看一看。很神奇的是,我幾乎每次都可以在書中找到啓示,引導我找到當時心中問題的答案。我覺得這本書就像我的老朋友,雖然每次都講差不多的話,但都能幫助我釐清思緒。

最近又讀了一次這本書,因為我找到一份夢想中的工作,但我心中很不安。

我一直想做能回饋社會的工作。之前一直想做與幼兒教育相關的事業,例如開幼稚園或是應用科技設計適才適性的教材等。試過在幼教基金會工作、也試過找相關的幼稚園或補習班的工作,但都不合適,無法達到我想成就的目標。所以我決定先存錢,然後再找機會創業。

我努力認份地工作著,直到有一天收到104的廣告信說前趨勢執行長張明正和作家王文華成立的「若水國際」在徵人。吸引我的主因不是這二個人,而是這新公司的願景和文化。簡單來說若水的使命在創造「社會企業」產業,激發出政府、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和個人善的力量,並貢獻和交流各自的所長及資源,以解決社會問題或增進社會福祉。而她的文化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就是「No bullshit」。不搞虛偽和鬥爭、no kiss boss’s ass,尊重人性和效率。(而且必須承認,作家寫的文字真的動人許多!要了解更多請見若水網站公司介紹

我在看到這徵人廣告的當時,我知道這是我要找的志業。可以貢獻我所長,讓我動腦又動心的工作。重點是,這個平台能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於是我努力積極地爭取,終於在中秋節前夕得到「錄用」的好消息。興奮之情延續不到一天,我開始有焦慮和不安的情緒糾纏著。

我又再看一次「the Alchemist」這本書。很巧地我又在這本書發現了答案,它出現在一段我不太注意的段落,它是這麼說的:
~ People are afraid of pursue their most important dreams, because they feel that they don’t deserve them, or that they’ll be unable to achieve them. We, their hearts, become fearful just thinking of loved ones who go away forever, or of moments that could have been good but weren’t, or of treasures that might have been found but were forever hidden in the sands. Because, when these things happen, we (hearts) suffer terribly.”

我找到心中恐懼的來源-我害怕失敗。就好比我很努力地爭取到一個角色,但一站上舞台,我卻害怕我的演技不够好,搞砸了這齣戲和眾人的心血。更讓我無法面對的是,我將對永遠的否定自己。莊子說「哀莫大於心死」。這是我心中最深的恐懼。

正當我心有戚戚焉時,書中的另一段話卻寫著:
~ Tell your heart that the fear of suffering is worse than the suffering itself.

是啊!What if I made my dreams come true? 老因擔心失敗而躊躇不前,永遠不會有成功的機會,也可能過度擔心很多不會發生的問題。我覺得只要離夢想越來越近,不管最後是停在哪裏,今生無憾。

有人會問「若你花了所有力氣,卻發現那不是你的夢想呢?」
我的回答是「So what?比起一輩子懷抱著一個假的夢想,假夢想的幻滅應該是幸福的吧!至少你這一生有機會再去追求真正的夢想。」
就像很多感情或婚姻的問題一樣,花了很久才發現愛錯了人。那你要繼續裝作若無其事地生活下去,然後讓自己的心麻木;還是要鼓起勇氣結束,再找尋真感情?我會選擇後者。

過去我所做的一切造就今天的我。我很珍惜能有這個機會踏上實踐夢想的路(living out my personal legend),而不是在路邊繼續觀望。我的心最近平靜許多,我想她是支持我的。Again, when you really want something, all the universe, including your heart, conspires in helping you to achieve it.

2007/10/09

eBay+skype不等於夢幻團隊

在10月1日Business Week的一篇報導"EBay's Skype Bubble Bursts"寫到:
eBay在2005年年底花美金26億購併Skype,並沒有達到預期會員成長及收益目標,並承認這場購併是個錯誤。
原創辦人及CEO, Zennström, 將馬上下台;其他核心成員也都解除職務,不是離開公司就是回到eBay。

Skype主要的問題是會員人數(active users)的增加不如預期。雖然註冊會員由2006年年初的九千五百萬人,增加到2007年中的二億二千萬(成長超過一倍),但是active users比率下降,由30%降為20%(28.4 million to 44 million) 。另一個問題是會員平均貢獻度相當低。大部分的會員只使用免費的PC-to-PC電話,造成每月平均會員貢獻度只有0.12美元,比起另一競爭對手,vonage, 每月則可達28.38美元。

有分析師甚至建議skype應該要改變Business model,以廣告收益為主,而非會員的付費電話服務。同時也有很多人更睜大眼看google與youtube的結合(google付出1.65billion),是否會產出綜效。

我想這是市場的力量所造成的結果,事實證明光有富爸爸和話題性的營運模式,仍難逃自由市場的競爭結果。It's a reality check!eBay夢該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