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4

開啟企業善的源頭

最近接觸到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領域
覺得很符合我個人的理念和專長
在wikipedia的定義是(中文定義沒有英文明確)~
Social enterprises are social mission driven organizations which trade in goods or services for a social purpose.
The need to deliver on financi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argets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having a triple bottom line.

目前的定義因人而異.簡單來說是用企業的方法來增進社會公益.在歐美已有些成功案例,例如去年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尤努斯在孟加拉創立鄉村銀行,讓上百萬個家庭得以受惠。前eBay總裁Jeff Scoll成立參與者製片公司,希望透過說故事的力量,改變大眾的想法,進而改變世界.有名的電影包含男女平權為主題的《北國性騷擾》、以爭取人身及言論自由為主題的《晚安,祝你好運》、以及探討全球暖化危機的《不願面對的真相》。

你會問"這些企業賺錢嗎?", "頂多只是損益平衡吧!"
再看看這些數據:
鄉村銀行還款率高達99%,近五年的稅後淨利成長了15倍,於05年獲利高達一千五百萬美元。

相信很多人對於《北國性騷擾》、《晚安,祝你好運》、《不願面對的真相》也不陌生,這些都是叫好而賣座不差的電影。很巧的是我三部都看過,當然我那時不知這背後偉大的意圖,我只衝著電影口碑和演員來看。即使如此,我看完後對於這些議題也有更深刻的了解,並開始在生活中去想如何能減少這些事的發生。

這對台灣是很新的課題,讓人有印象的可能是陽光洗車和喜憨兒烘焙屋,但這都是由非營利機構所經營的。當然這都是很成功的案例,我們希望用更短的時間內創造更多的成功案例。企業化經營可以加速這願望實現。


當然這些企業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但不能否認這些社會企業的努力讓社會一天天變得更好。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想看更多,請參考若水網站

沒有留言: